-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青城动态
- 媒体聚焦
- · 如意工业园区与内蒙古塞宝燕
- · 如意工业园区与内蒙古鸿胜投
- · 如意工业园区与内蒙古亨利新
- · 如意工业园区与内蒙古安成钢
- · 如意工业园区与四子王旗诚运
- · 如意工业园区与内蒙古金宇集
- · 如意工业园区与内蒙古欣裕华
1. 前言
作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能源,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太阳能产业是新兴的行业,再加上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本身的特点,使得太阳能产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随着全球能源渐近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发展低碳经济、开发可再生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零排放”和“用之不竭”等特点而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清洁能源。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鼓励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更是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将其列入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内蒙古日月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了不断提高品牌优势,扩大光伏市场占有率。提出该项目的进行。
内蒙古日月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如意开发新区内征地263亩,已建设生产规模可达100MW/年的生产厂房33600平方米。为了实现电池转换效率提升、产品良率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本项目提出通过新增和改造部分生产设备,优化生产工艺,达到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和技术升级的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内蒙古日月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内蒙古日月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日月太阳能300MW技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单位在接受委托后,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及现状监测等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报告编制过程中,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有以下几点。
1.大气环境
(1)工艺废气
硅片在各类酸和碱中进行腐蚀、化学清洗、硅片扩散、去磷硅玻璃及石英管清洗等工艺产生的废气等,以酸性气体为主要成分,主要污染物有HF、NOx、HCl等。
(2)工艺尾气
硅片扩散、PECVD、电池边缘腐蚀等工序中使用特种气体后排出的气体,以烷类气体为主,主要污染物有SiF4、NH3、CF4等。
对于大气污染物关注的环境问题是,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处理,使其达标后排放,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2.水环境
(1)生活污水
职工洗手、冲洗厕所时产生的生活污水。
(2)生产废水
硅片在表面腐蚀、绒面制作、PSG漂洗等工序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主要为含酸碱、含氟和重金属等废水。
冷却塔排污废水。
(3)废液
对硅片进行化学清洗过程中会产生HCl、NaOH等酸碱废液。HF废液:在电池制造过程中,硅片腐蚀、石英管清洗、去磷硅玻璃等工序会产生HF废液。
(4)固废
员工生活垃圾。
电池制造过程中,对硅片正反面进行丝网印刷时,须使用银浆、铝浆、银铝浆,会产生少量银屑、铝屑和银铝屑。
废水处理设施将产生的一定量的污泥。
通过本报告书的编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综合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声环境评价结论及公众参与、工程选址及占地合理性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本项目建设符相关规划的要求。在确保全面严格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所排污染物均能作到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可被周围环境所接受,从环境角度分析,本项目在拟建位置建设是可行的。
2. 总则
2.1 编制依据
2.1.1 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1989.12.26颁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2000.4.29修订,2000.9.1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7号,2008.2.28修订,2008.6.1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20号发布并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1996.10.29颁布,1997.3.1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1995.10.30颁布,1996.4.1实施,2004.12.29修订,2005.4.1实施);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
(8)《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9)《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国家环保局[2001]4号);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总局令14号,2002.10.13颁布,2003.9.1实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2.10.28颁布,2003.9.1实施);
(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08);
(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
(14)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的通知(国发[2011]42号);
(15)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的公告(公告2012年第51号);
(16)《关于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价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90)环管字057号);
(17)《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办[2005]152号);
(18)《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19)《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99)。
2.1.2 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T 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HJ 610-201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
(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9)《重大污染源辨识》(GB18218-2000);
2.1.3 建设项目有关资料
(1)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内蒙古日月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MW太阳能电池片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内蒙古日月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0MW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项目一期年产100MW太阳能电池片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2年2月)。
2.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2.2.1 评价因子
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危害相对较大、环境影响(不利影响)较突出的环境影响因子(污染因子)作为评价因子。具体内容为:
(1)环境空气
现状评价因子:SO2、NO2、CO、O3、PM2.5、PM10、氟化物、Cl2、HCl、NH3。
预测因子:氟化物、Cl2、HCl、NH3
(2)地下水
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酚、总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 砷、汞、镉、六价铬、铁、锰、氯化物、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3)声环境
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Leq)。
(4)环境风险
以HF(气)泄漏环境风险为重点,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2.2.2 评价标准
2.2.2.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居住区标准。
本项目环境质量标准情况详见2-2-1。
表2-2-1 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
类别 |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 污染因子 | 标准值 | ||||
单位 | 数值 | ||||||
环境空气 | 《环境空气质量》(GB3095-2012)二级标准 | SO2 | 小时平均 | mg/m3 | 二级 | 0.50 | |
日平均 | 二级 | 0.15 | |||||
年平均 | 二级 | 0.06 | |||||
NO2 | 小时平均 | 二级 | 0.20 | ||||
日平均 | 二级 | 0.08 | |||||
年平均 | 二级 | 0.04 | |||||
PM2.5 | 年平均 | 二级 | 0.035 | ||||
日平均 | 二级 | 0.075 | |||||
PM10 | 年平均 | 二级 | 0.07 | ||||
日平均 | 二级 | 0.15 | |||||
CO | 日平均 | 二级 | 0.004 | ||||
O3 | 日平均 | 二级 | 0.2 |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 氨 | 一次 | 0.2 | ||||
氯化氢 | 一次 | 0.05 | |||||
氟化物 | 一次 | | 0.02 | ||||
氯 | 一次 | | 0.1 | ||||
噪声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 噪声 | dB(A) | 昼间 | 60 | ||
夜间 | 50 | ||||||
地下水 |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 | pH | 无量纲 | 6.5~8.5 | |||
总硬度(以CaCO3计) | mg/L | ≤450 | |||||
高锰酸盐指数 | ≤3.0 | ||||||
NO2-N | ≤0.02 | ||||||
氯化物 | ≤1.0 | ||||||
NH3-N | ≤0.2 | ||||||
溶解性总固体 | ≤1000 | ||||||
NO3-N | ≤20 | ||||||
镉(Cd) | ≤0.01 | ||||||
锰(Mn) | ≤0.1 | ||||||
六价铬(Cr6+) | ≤0.05 | ||||||
总氰化物 | ≤0.05 | ||||||
铁(Fe) | ≤0.3 | ||||||
砷(As) | ≤0.05 | ||||||
汞(Hg) | ≤0.001 | ||||||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 | ≤0.002 | ||||||
总大肠菌群 | 个/L | ≤3.0 |
2.2.2.2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897-1996)中二级标准。
PECVD中NH3和厂界无组织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39)表1中的二级新、改、扩建标准。
见表2-2-2-2(2)
表2-2-2-2(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序号 | 控制项目 | 单位 | 有组织排放 | 无组织排放 | 备 注 |
1 | 氟化物 | mg/m3 | 9 | 0.020 | GB16297-1996二级标准 |
Kg/h | 0.17(h=20) | | |||
2 | NOx | mg/m3 | 240 | 0.12 | |
Kg/h | 1.3(h=20) | | |||
3 | HCl | mg/m3 | 100 | 0.20 | |
Kg/h | 0.43(h=20) | | |||
4 | 非甲烷总烃 | mg/m3 | 120 | | |
Kg/h | 10(h=15) | 4.0 | |||
5 | 焊烟 | mg/m3 | 8.5 | | |
Kg/h | 0.31(h=15) | | |||
6 | 氯气 | mg/m3 | 65(h=20) | 0.4 | |
Kg/h | 0.52 | | |||
7 | 氨 | mg/m3 | 1.5(h=15) | | GB14554-39 二级标准 |
Kg/h | 4.9 | |
(2)废水排放标准
本项目废水在场内处理后通过管网排入呼和浩特市经济开发区如意开发新区污水处理厂,因此项目废水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什拉乌素河。具体指标见表表2-2-2-2(2)
表2-2-2-2(2) 污水排放标准
指标 | pH | SS | COD | NH3-N | 磷酸盐(以p计) | 氟化物 |
GB8979-1996三级 | 6~9 | 400 | 500 | - | 20 | 20 |
评价因子单位:pH为无量纲,其余因子单位为mg/L。
(3)噪声
项目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具体指标见表2-2-2-2(2)。
表2-2-2-2(2)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标准类别 | 等效声级 LAeq(dB) | |
昼间 | 夜间 | |
2类 | 60 | 50 |
(4) 固体废物
工业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2.3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2.3.1 评价工作等级
2.3.1.1地下水环境工作等级
(1)项目类型的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指同时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本项目不对区域地下水进行开采,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的变化;项目技改后,生活及生产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汇入园区污水管网,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为废水的渗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故本项目属于I类建设项目。
(2)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
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房屋性能按包气带中岩(土)层的分布情况分为强、中、弱三级,分级原则见表2-3-1(2)。
表2-3-1(2)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分级 |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 |
强 | 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
中 | 岩土层单层厚度0.5≤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K≦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
弱 | 岩(土)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 |
本项目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为沙质粘土,埋深为3.52m~4.89m>1m,沙质粘土渗透10-7cm/s﹤K≦10-7cm/s,土层分布连续。
因此,本项目包气带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K≤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故项目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中。
(3)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性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性分为易、中、不宜三级,分级原则见表2-3-1(3)。
表2-3-1(3)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性分级
分级 | 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
易 | 潜水含水层且包气带岩性(如粗砾、砾石等)渗透性强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地区;不利于地下水中污染物稀释、自净的地区。 |
中 | 多含水层系统且层间水力联系较密切的地区。 |
不易 | 以上情形之外的其他地区 |
本项目区域水力特征为潜水含水层,但包气带岩性渗透性为中,不属于表2-3-1(3)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性分级中的中与易中所述地区,因此本项目含水层易无特性分级为不易。
(4)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2-3-1(4)。
表2-3-1(4)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分级 | 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性 |
敏感 | 集中式饮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
较敏感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 |
不敏感 |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 |
根据现场调研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可知本项目建设项目场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及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不涉及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不涉及生态脆弱区重点保护区域;不涉及地质灾害易发区;不涉及重要湿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以及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所以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为不敏感。
(5)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为大、中、小三级,分级标准见表2-3-1(5)。
表2-3-1(5) 污水排放量分级
分级 | 污水排放总量(m3/d) |
大 | ≧10000 |
中 | 1000~10000 |
小 | ≦1000 |
由项目工程分析可知,项目运营后的污水产生量为1093 m3/d,所以污水排放量等级为中。
(6)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分级
根据建设项目所排污水中污染物类型和需预测的污水水质指标数量,将污水水质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分级原则见表2-3-1(6)。当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和根据污水水质指标数量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不一致时,取高级别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级别。
表2-3-1(6)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分级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级别 | 污染物类型 | 污水水质指标/个 |
复杂 | 污染物类型≧2 | 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 |
中等 | 污染物类型≧2 | 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 |
污染物类型=1 | 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 | |
简单 | 污染物类型=1 | 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 |
通过对该项目污水水质分析,可知污染物类型有非持久性污染物及酸和碱(pH表征)两种,需预测的水质指标有:pH、SS、COD、氨氮、氟化物和磷酸盐(已P计)共6项。
因此,该项目产生的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中等。
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分级条件见表2-3-1(7)。
表2-3-1(7) I类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
包气带防污性能 | 含水层易污染特性 |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 污水排放强度 | 水质复杂程度 | 评价等级 |
中 | 不易 | 不敏感 | 中 | 中等 | 三级 |
(7)评价范围:地下水评价范围为以拟建厂址为中线的边长为4km(面积为16km2)的矩形范围内。
2.3.1.2环境空气工作等级
(1)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有关规定,将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划分依据见表2-3-1-2。
表2-3-1-2 评级工作级别(一、二、三级)
评价工作等级 |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
一 | Pmax≧80%,且D10%≧5km |
二 | 其他 |
三 | P马靴、﹤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
表中Pmax为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取P值中最大者,D10%为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到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Pi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本项目环境空气主要污染源参数见表2-3-1-2。
表2-3-1-2(1) 本项目主要污染源排放参数
污染源 | 污染物 | 排放速率(kg/h) | 烟囱高度(m) | 烟囱出口内径(m) | 烟气排放速率(m3/s) | 烟气 温度 (K) | 环境 温度(K) | 预测点离地高度(m) |
制绒 | NOx | 0.06 | 25 | 0.5 | 1.3 | 333 | 290.7 | 0 |
PECVD | TSP | 0.054 | 15 | 0.5 | 0.3 | 333 | 290.7 | 0 |
酸洗 | HCl | 0.08 | 25 | 0.5 | 1.3 | 333 | 290.7 | 0 |
表2-3-1-2(2) 本项目采用估算模式预算结果
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 | NOx | TSP | HCl | |||
下风向预测浓度C1 (mg/m3) | 浓度占标率P1(%) | 下风向预测浓度C1 (mg/m3) | 浓度占标率P1(%) | 下风向预测浓度C1 (mg/m3) | 浓度占标率P1(%) | |
187/155/187 | 0.0029 | 1.17 | 0.0069 | 0.77 | 0.0039 | 7.82 |
100 | 0.0000 | 0.00 | 0.0000 | 0.00 | 0.0000 | 0.00 |
200 | 0.0026 | 1.03 | 0.0064 | 0.71 | 0.0034 | 6.84 |
300 | 0.0029 | 1.16 | 0.0063 | 0.71 | 0.0039 | 7.76 |
400 | 0.0027 | 1.08 | 0.0061 | 0.67 | 0.0036 | 7.18 |
500 | 0.0026 | 1.02 | 0.0050 | 0.56 | 0.0034 | 6.82 |
600 | 0.0023 | 0.94 | 0.0040 | 0.45 | 0.0031 | 6.26 |
700 | 0.0022 | 0.89 | 0.0032 | 0.36 | 0.0030 | 5.96 |
800 | 0.0020 | 0.82 | 0.0026 | 0.29 | 0.0027 | 5.45 |
900 | 0.0018 | 0.73 | 0.0022 | 0.24 | 0.0024 | 4.89 |
1000 | 0.0016 | 0.66 | 0.0018 | 0.20 | 0.0022 | 4.37 |
1100 | 0.0015 | 0.58 | 0.0016 | 0.18 | 0.0019 | 3.90 |
1200 | 0.0013 | 0.53 | 0.0016 | 0.18 | 0.0018 | 3.50 |
1300 | 0.0012 | 0.47 | 0.0016 | 0.18 | 0.0016 | 3.17 |
1400 | 0.0011 | 0.43 | 0.0015 | 0.17 | 0.0014 | 2.88 |
1500 | 0.0010 | 0.39 | 0.0015 | 0.16 | 0.0013 | 2.63 |
1600 | 0.0010 | 0.38 | 0.0014 | 0.16 | 0.0013 | 2.53 |
1700 | 0.0009 | 0.38 | 0.0014 | 0.15 | 0.0013 | 2.53 |
1800 | 0.0009 | 0.38 | 0.0013 | 0.14 | 0.0013 | 2.50 |
1900 | 0.0009 | 0.37 | 0.0012 | 0.14 | 0.0012 | 2.47 |
2000 | 0.0009 | 0.36 | 0.0012 | 0.13 | 0.0012 | 2.43 |
2100 | 0.0009 | 0.36 | 0.0011 | 0.13 | 0.0012 | 2.39 |
2200 | 0.0009 | 0.35 | 0.0011 | 0.12 | 0.0012 | 2.33 |
2300 | 0.0009 | 0.34 | 0.0010 | 0.12 | 0.0011 | 2.27 |
2400 | 0.0008 | 0.33 | 0.0010 | 0.11 | 0.0011 | 2.21 |
2500 | 0.0008 | 0.32 | 0.0010 | 0.11 | 0.0011 | 2.16 |
浓度占标准10%距源最远距离D10% (m) | —— | —— | —— |
根据表2-3-1-2(2)可知,3中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Max(NOx、TSP、HCl)=7.82%<10%。根据评价等级判断标准,确定本工程环境空气等级为三级。
(2)评价范围
本项目的大气环境等级为三级,根据HJ 2.2-2008的规定,评级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确定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以加工车间为中心,5km为直径的圆形区域。
2.3.1.3声环境评价等级
(1)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中规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本项目拟选厂址所在区域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项目建成前、后噪声级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小于3dB(A),且项目改建所在的厂址距离声环境保护目标较远,因此确定噪声评价等级为三级。
(2)评价范围
厂界外200m。
2.3.1.4生态评价等级
本项目属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项目拟建地位于内蒙古日月太阳能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原有生产车间内,为工业集中发展区,为工业用地。厂址周围无原生地表植被分布,土地裸露面积较大,仅夹杂少量杂草,物种单一,自然组分的调控能力弱。区域内无生态敏感保护目标,无珍惜动植物分布,项目的技术改造对区域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减少等方面影响很小;对地面水理化性质无明显改变。所以项目做生态影响分析。
2.3.1.5风险评价
(1)评价等级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有关规定,根据本项目所涉及的危险物质、功能单元和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建设项目周边的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来确定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等级划分依据见表2-3-1-5。
表2-3-1-5 评价工作级别
分类情况 | 剧毒危险性物质 |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 | 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 | 爆炸危险性物质 |
重大危险源 | 一 | 二 | 一 | 一 |
非重大危险源 | 二 | 二 | 二 | 二 |
环境敏感地区 | 一 | 一 | 一 | 一 |
本项目没有重大危险源,且不位于环境敏感地区,依据《剑圣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标准中规定的等级划分表可知,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2)评价范围
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评价范围为以项目装置区为中心,半径3km的区域内。
2.3.2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2.3.2.1控制污染的目标
按照国家“以新带老”、“达标排放”、“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的原则,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少工程建设对拟建厂址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生产运营期主要控制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排放,控制工艺过程不发生或少发生非正常排放。
2.3.2.2环境保护目标
经现场调查,评价区内无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等,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评价范围内受项目排污影响的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及居民点等。
通过对评价范围内的人群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确定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社会关注点,具体见表2-3-2-2。
表2-3-2-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
环境因素 | 序号 | 保护目标 | 方位 | 距厂界距离(m) | 人数 | 备注 |
大气环境 | 1 | 沙尔沁乡 | E | 1700 | 900 | GB3095-2012二类功能区 |
2 | 大路一间房 | ES | 2300 | 200 | ||
3 | 小西平村 | E | 2400 | 180 | ||
4 | 大西平村 | NE | 2000 | 240 | ||
5 | 园区管委会 | N | 40 | 30 | ||
地下水 | 区域地下水水质 | 厂区周围2km范围内 | GB/T14848-93中Ⅲ类 | |||
1、调查表明:园区污水厂排水口下游15km范围内无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取水点。 |
图2-3-2-2 评价范围及敏感点